站桩去:从此桩功无秘密 收藏

  • 书籍语言:简体中文
  • 下载次数:3215
  • 书籍类型:Epub+Txt+pdf+mobi
  • 创建日期:2025-08-07 02:10:04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9-07
  • 连载状态:全集
  • 书籍作者:武国忠
  • 运行环境:pc/安卓/iPhone/iPad/Kindle/平板

内容简介

作者师承京城针灸大师胡海牙先生,是其唯一的入室弟子,同时练习意拳,师承意拳大师王玉芳先生(王芗斋之女)和朱垚葶先生,还得到过廖厚泽先生对于伤寒论的心法传承。本书结合作者武国忠数十年意拳练习的经验,讲述站桩的发展历史、文化溯源以及图解如何进行实操练习及注意事项,将中国武术、医疗、康复、养生、保健、延年益寿等融为一体,构建了一套适合现代人体质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健身养生体系。

作者简介

武国忠,中医学者,师承京城针灸大师胡海牙先生,是胡海牙先生唯一的入室弟子,全面继承了胡海牙先生的学术思想;同时练习意拳,师承意拳大师王玉芳先生(王芗斋之女)和朱垚葶先生;还得到过廖厚泽先生对于伤寒论的心法传承。他在充分理解、体认意拳站桩基础上,又将中医知识融入其中,构建了一套适合现代人体质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健身养生体系。现担任上海交大老子书院教授、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委会主任等职。

编辑推荐

适读人群 :大众读者

◎作者师承意拳大师王玉芳(王芗斋之女)和朱垚葶,是京城针灸大师胡海牙唯一入室弟子。《站桩去》拳医道融通,构建了一套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体质特点的健身养生体系。

◎赓续传统文化,道与术融会创新。融合丹道、中医、武术的独特体系,兼具临床性、专业性、实践性,可有效健身养病,治疗抑郁,改变气质,启发智慧。

◎站桩动作书+课,理论+实操一本书说清,直观、准确、快速上手。书中80余幅图手绘拆解站桩动作要领,课程视频看武大夫的示范,一招一式学起来。

◎练习场景友好,各类人群普适。站桩修炼场景要求低,动作强度小,姿势清晰明了,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,办公久坐缺乏运动的白领午间站桩操,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康复人群乃至公务人员静心养德皆可练习。


下载地址

序言

站桩改变了我的命运

我为什么站桩?

在接触意拳之前,我练了好几种拳。同样是练拳,人家 一个姿势“啪”打下来,虎虎生风,很漂亮,我一起势,总 觉得哪里不对,怎么练都不成。但是我的骨子里一直有英雄 情结,也想上马杀贼,下马学佛,行走江湖。怎么办呢?我就再一点一点慢慢去找,直到看到意拳。

我一看,这个拳没有太多招式,站就能出功夫,又读了王芗斋先生的《拳道中枢》及其他拳论,一读就被迷住了,没成想我刚开始站桩的时候,也就是十几岁,一迷就迷到了今天,总觉得里面奥妙无穷。

比如说,在站桩摸劲儿的过程中,一举一动,跟外界都 有牵拉。我一伸手,外人看起来只是悠悠回回的,实际上我 的手指在无限地延长,倒过来,再推回去,环环相扣。

再比如站桩时,我的胳膊肘和肩是焊住不动的,用肘来推手,手还得要悬,一推一悬的奥妙在哪里呢?用指尖画圆,但这可不止一个圆,是六个,一个搭一个,脚下、膝盖、胯、 肩、肘、手都在动,一环套一环。站桩最终练的是脚下的功夫。脚底一抓一使劲,力量直接传到手指尖的梢节上,立刻手如 钢叉,“啪”就起抓虎之势。过去叫什么?叫抓球,实际就是得把手指的梢节撑起来。

这些细节内行人不说,外行人看不出。

在师叔朱垚葶点化我之前,我的站桩基本功看似练得差不多了,但是只有珠子没有线。我知道手怎么摆、胯怎么坐、膝怎么弯,各种技术细节都到位了,就是穿不成串,练了多少年还是一盘散珠子。

有一段时间我去看王玉芳老师,都不敢聊拳。有一天, 老太太就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我看了,你也不笨,(练不出来)应该是跟这拳没有缘分。”我听着这话,心里拔凉拔凉的。

她又说了:“既然你这么喜欢这拳,我再给你介绍一个师父,就是你朱师叔,你上他那儿去再练练。要是还悟不了,也别难为自己。”

到了师叔那里,一百天后,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桩的真义。

他讲,练桩时脑子里就要有孟子那句话,叫“引而不发,跃如也”。换句话说,就是箭在弦上。要一直瞄着,待一松手, “啪”就出来了。我就是在那个瞬间,感觉自己一下子全贯通了。

当然,要完全得到混元力,也就是整体混元劲,可能要经 过三回九转,有时候摸着了,然后又没了。最后整体贯穿的“啪”的那一瞬间,不是次次做,次次总有的。若想要随时都能够让 那一瞬间出来,还是要慢慢一点点去练,到最后整体随时一动 “啪”就入了,就能贯穿整体了,否则出来的就是一拳一脚。 王先生说过:“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,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 拳……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。”拳拳服膺,便是拳在心中。

这个时候,我站桩时再问自己:“为何有此一站?”答案便不一样了。

一开始是想做个英雄,到此时是因为感到快活,英雄气依旧,心里美了,浩然正气起来了。因着正气的滋养,躯壳里边就很通透了,行动坐卧都在桩里。此时站桩,不仅自己 觉得美,别人看着也美,就够了。


师父王玉芳讲拳理

王芗斋先生1963年就去世了,老人家生前也没留下啥影像,我最初是从他的文字上入门,不停地对照他的文字找师父。最后找到了王先生的女儿王玉芳。

王玉芳老师教站桩,语言朴实、生活化,也更易懂。比 如站桩这一抱,朱垚葶先生示范的时候叫“引而不发,跃如也”。 王玉芳老师也这么一抱,说的是“这手抱个孩儿,这手跨个篮儿,孩子不能扔,篮子不能掉”。这几句话怎么理解呢?

抱个孩儿,胳膊上的劲儿是一松一紧,太松了孩子掉下来了,太紧了孩子不舒服;这篮子往下坠,沉啊,你敢扔吗?你得提着,对吧?向上、向下都是劲儿。往回抱,往上提, 这里边有大智慧,松、紧、提、抱全有了,多棒。

再比如,谈到两只手之间的距离,她怎么讲呢?她告诉 你:“口要小,膛要大。”怎么就口小膛大了?我当时也不理解,听不懂,就觉得没信心了。

直到跟朱垚葶师叔习拳开窍后,恍然大悟,这可不就是“口要小,膛要大”嘛,你的手臂得撑圆了仿若抱住鼓,胸还得往上提,手得往回搂,这口可能大吗?

等理解了、体认了,才知道这是过来人的说法,人家在屋里边,你在门外边,你不知道他门里边是什么东西,等进了门了,才能跟人家同频同率,才能真的开窍。

再比如说,老太太管胳膊的劲儿叫“二棒子劲儿”,一 挂一勾,里边拧、裹、钻、翻全有了,都是靠腕子的旋转。

“二棒子”就是胳膊上的两根骨头,尺骨和桡骨。打人 实际上都是用“二棒子劲儿”,这个说法很朴素但很准确, 它也叫“天地劲儿”。王玉芳老师得了父亲的真传,说的都是很生活化的语言,深入浅出。

我十几岁学拳的时候,年轻气盛,还误解过老师。后来明白了,自个儿都抽自个儿嘴巴,她教拳用的方法多实在啊。

我还记得有一次,我问老师怎么发力。她讲了一句:“你 去河边找棵柳树,把柳条从根上一整个给它拽下来,你从树 梢上‘啪’一抖,让力传导到根上,‘咣’就给它断开。一定别把树皮薅下来。这一扽的感觉,就是发力。”老师说得 多形象啊。

力从手里能传到树根是很不容易的。要这里对,那里也 对,还要节节贯穿,要是没贯穿,一发力,一拧,就折了。 实际上拧的是脚下,脚趾抓在地上一拧,一翻,劲儿得是整的。 那怎么能做出来?很多关节处要焊住,比如铆肩焊肘,肩肘 在这一瞬间都是不能动的。还有手在什么情况下动?什么情 况下不能动?细节很多,常常是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

我行医都是从拳学悟道

我17岁开始学中医,先学了拳后学医,拳和医是通的, 都是中国文化的分支。我在中医里,算是个另类。大家常常 一看我开的药方子,读不懂,看不明白,让人费解,但是有效。 原因便是我行医的核心思想其实都贯穿着王芗斋的拳学思想, 我的医道从这里借鉴,也是在这里开的窍。

中医讲虚证、实证,拳道也讲虚实。王芗斋先生在《拳道中枢》里说:“松紧紧松勿过正,虚实实虚得中平。”

我认为中医在用方的时候也不能一虚到底、一实到底, 一定是虚实夹杂,要保持它的平衡,这与王芗斋先生所讲的 拳术也是异曲同工的。

我不敢说自己站桩后得了多大智慧,但是我觉得最起码 站桩使我这样一个从小一路懵懵懂懂的人,学拳开了窍,行医也开了窍,到现在还能干点事儿,做得还比较好,可以说 都是受益于站桩。站桩改变了我的命运,让我看问题的方法、 角度、格局都不一样了。

王芗斋先生讲,习拳首先贵在明理,理不明,“无异抱 石卵而盼司辰”。道理如果都不清楚,就好比老母鸡抱着石子, 永远也孵不出小鸡。先要明理,把重点抓住了,若是因为眼 高手低没跟上就慢慢磨。做,就是得到。

站桩可以提升智慧这一点,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。那我 问大家一个问题,智慧的精进是如何发生的呢?前提就是欲 望减少了,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站桩时心静下来,杂念去掉,慢慢看问题就能清晰明了, 再加上思考,时时问自己为什么有此一站,又为什么有此一动, 过了这个阶段,便会一得永得。

《易经》中讲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”,这句话到了《黄帝内经》里就有了具体的实现方法,叫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 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”。这16字心法由站桩而落到实处,通 过站桩来调人的神,调人的心,调人的呼吸,调形、调神、调息。

提挈天地怎么提?你头顶天,脚踩地,上面有上面的劲儿,下面有下面的劲儿。

怎么把握阴阳?两手一抱就是把握阴阳,胳膊腿上都是 松紧有度、有张有弛的。呼吸呢?呼吸的是精气,一往一来。

独立守神就是站着别乱动,守着,看着,把心神装进去,你得牢牢守住自己的心,别让它老往外跑。

这话到了老子那里就更具体了,只有四个字:“抱元守一。” 一是什么?就是混元,就是不二。就像宇宙大爆炸,不是两 样东西争来争去炸了,而是一个完整的混沌状态,所有“炸 药”搁里头,分不出你我他来,都是一体的。人体悟了混元, 就返回了先天。

站桩是要收心的,正如《礼记·大学》中所言:“知止 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, 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格物致知, 就能回到本质了。

这也是为什么道家认为静功才是真正的长生功,整个宇 宙都是动的,想认清宇宙天地就得观察,不能它动,你也动。 要静静观察日出日落、雷雨星辰、风花雪月、山川河流、男 女老幼、雌雄强弱……体会世间万物的规律,与万物沉浮于 生长之门。

人跟万物是一体的,要用自己的能量心思去关照物,但 也不能为物所累。现代人对物质的依赖,已经让物质成为拖累。 想要之物,拥有的那一刻心生喜悦,但往往瞬间即逝,越是 得不到心越烦。木心先生在《从前慢》中写道:“从前的日 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”那个 感觉中有等待的过程,有孤独的体悟,经历过后而得到的喜悦会很长。现在大多数人很难跟自己相处,一个人待着难受, 一分钟都待不了,心理问题频发。

站桩站到最后,你就知道天地人是怎么回事。所谓生命、 做人就是个过程,就是一场修行。人的一生都是一段一段来 修行,一段结束了,还有下一段,一程接一程,占据着浩瀚 宇宙整个时间、空间的一个小节点。有的人空间大、能量大,干一番大业,有的人空间小,能量小,做一些小事。人人自 带能量和定数,都是这么一段。

人从出生到死亡,不修行是不安定的,心会找不着家园。一部分人修明白了,踏实了,心就定了,便会得到一种依托、一种信念。

此书的出版,要感谢义母王玉芳老师多年的用心栽培,感 谢朱垚葶先生毫无保留的悉心传授,感谢霍震寰、薄家骢、夏成群等诸位师兄的及时点拨。亦是他们,使我在习拳过程中遇 到的瓶颈得以突破,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。感谢霍震寰 师兄赐序、薄家骢师兄赐跋,感谢好友罗大伦兄赐序,也感谢本书的策划齐文静老师及编辑朋友们的付出,在此一并致谢。

武国忠

于京郊温榆河畔听息楼

乙巳年春分


目录

上篇 桩功讲记

第一章 站桩:养身、养心、养神之静功

修复:启动人体大药,重建内在平衡

疏通: 缓解长期紧张,体悟松静自然

激活: 调动全身大穴,调畅人体气血

收心: 修身正己回神,启迪人生智慧

养命: 博采百家之长,延年益寿之功

第二章 桩法溯源:中国人的文武之道

洞见: 王芗斋先生的一生探索

传承: 从心意六合拳到意拳

境界: 可刚可柔、充满写意的书生拳

一通百通:武术与艺术的奥秘

误区: 练拳首要在站桩,忌被套路迷了眼

打破门户:从密不外传到公之于众

破旧立新:从低桩到高桩的变革

混元之道:站桩的原理法则

第三章 桩功奥秘:站桩到底站什么?

气:小腹松圆,调顺气息

意:反观内心,消解妄念

形:臂如抱鼓,心生恭敬

力:环环相扣,回归本源

通:持中守中,美美与共

练成:动静得宜,身心合一

下篇 桩功实操

第四章 桩姿详解

一、整体桩姿

整体桩姿导图

【延伸】站桩功效:不动之中有大动

【延伸】站桩准则:形意相通

二、桩姿分解:立

1.标准:平均中正

2.动作要领关键词

3.立姿详解

【答疑】腿脚常见不适:膝关节疼痛、腿抖、手脚麻胀

【延伸】相关重点穴位讲解:承山穴、足三里穴、公孙穴、太白穴、三阴交穴、太冲穴、涌泉穴

三、桩姿分解:抱

1.标准:里撑外裹

2.动作要领关键词

3.抱姿详解

【答疑】上身常见不适:肩硬、疼痛等、蚁行感、打嗝

【延伸】相关重点穴位讲解:肩井穴、膏肓穴、膈俞穴、膻中穴、劳宫穴、 合谷穴

【延伸】不同抱姿:提抱式、扶按式、分水式

四、桩姿分解:头、面

1. 标准:四容

2. 动作要领关键词

3. 头、面动作详解

【答疑】头面部常见不适:流眼泪、疼痛

【延伸】相关重点穴位讲解:百会穴

五、桩姿分解:呼吸

1. 标准:细慢匀长

2. 动作要领关键词

3. 呼吸要领

【延伸】相关重点穴位讲解:神阙穴、关元穴、带脉

六、整体法则

1. 练提不练顿,练吞不练吐

2. 虚中求实,以意控形

3. 以形控意,以意固形

4. 舒适得力,循序渐进

七、站桩前的准备

1. 调整脊柱关节

2. 解除束缚

3. 找准时间和时段

4. 选对环境

5. 把握朝向

6. 热身

八、收功

1. 反抱球式

2. 推心置腹式


短评

    产品特色